衝破土石流陰霾!那瑪夏民權國小變身鑽石級綠建築-幸福空間

位於高雄縣(後併入高雄市)北端的那瑪夏鄉,原本位於河床邊的民權國小舊校舍,莫拉克風災時被掩埋在土石流下。走過無情災變,台達決定援助那瑪夏民權國小,邀請2006年成功打造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的郭英釗建築師,希望融合原民的文化智慧和節能科技,讓新校舍成為可兼顧學習和避難的環境友善空間,回應村民們「離災不離村、離村不離鄉」的渴望。經過近兩年努力,重生後的那瑪夏民權國小在2011年底正式啟用,還給當地孩子一個安全又舒適的學習環境,堪稱台灣最具特色、參訪人潮最多的低碳校園之一。

衝破土石流陰霾!那瑪夏民權國小變身鑽石級綠建築

2020-07-20| 人氣:4136

 

Case Data

完工年份:2011

基地面積:3207平方米

設計: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

樓地板面積:4,970平方米

節能效益:93

師生數:140

相關認證:台灣EEWH鑽石級綠建築、第34屆台灣建築獎佳作、第一屆高雄厝綠建築大獎、2012年香港環保建築大獎亞太區優異獎、2012年學學獎綠色公益行動組影響力獎、全台首座「淨零耗能」校園、2012年世界建築獎入圍、2012年環保建築大獎亞太區已落成建築優異獎

 

2009年重創南台灣的「莫拉克風災」,至今仍讓許多台灣人記憶猶新。

86日到88日的短短48小時,莫拉克颱風降下近三千公釐的驚人雨量,在多地引發土石流,奪走六百多人性命。那時候,很多人才深刻地感受到,原來「氣候難民」(climate refugee)這個名詞,離台灣並不遙遠。

位於高雄縣(後併入高雄市)北端的那瑪夏鄉,便是當時災情最嚴重的區域之一,原本位於河床邊的民權國小舊校舍,更被掩埋在土石流下。

走過無情災變,台達決定援助那瑪夏民權國小,邀請2006年成功打造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的郭英釗建築師,希望融合原民的文化智慧和節能科技,讓新校舍成為可兼顧學習和避難的環境友善空間,回應村民們「離災不離村、離村不離鄉」的渴望。

經過近兩年努力,重生後的那瑪夏民權國小在2011年底正式啟用,還給當地孩子一個安全又舒適的學習環境,堪稱台灣最具特色、參訪人潮最多的低碳校園之一。

  

木造圖書館就地取材

來到海拔800公尺高的民權國小,最搶眼的就是那座有著超大屋簷、造形有稜有角的木造圖書館。很多學生都笑說:「新圖書館看起來好像變形金剛,好酷!還有木頭的香味。」

的確,如此兼具「書香」和「樹香」的綠校園,要歸功於設計之初就堅持建材取之當地的建築團隊。

建造那瑪夏圖書館的木材,全數來自五十公里內疏伐人工林而取得的台灣柳杉,減少可觀的運輸里程。負責設計案的建築師郭英釗強調,易受極端氣候衝擊的台灣,應該多以自然建材打造建築空間,因為木頭不但具備溫潤質感,還有極佳的「固碳」效果。

▲民權國小的木造圖書館,有著延伸向下的大屋簷,除了避免陽光直射外,還幫助雨水回收。

延伸閱讀:座落南科的小白宮!絕美綠建築落腳成功大學

 

回歸祖靈基地 將原民文化帶入校園

自古以來,原民智慧就是人和自然環境相處的經驗累積。那瑪夏民權國小在挑選重建基地的過程,也充滿了故事性。

傳說八八風災前夕,那瑪夏部落的長者夢到,祖靈背起竹簍離開現居地,前往山上,似乎警告族人將有災難發生,要往高處逃生。

巧合的是,經過當地民眾、地方政府,以及台達所邀請的成功大學探測團隊的多方協調,最後選址結果真的是位於較高處的民權平台。爾後,還在操場中央的礫石地中,發現了原本長眠於此的先人遺址。似乎在冥冥之中,族人也隨著祖靈的腳步,找回了學校跟社區的中心。

開始興建後,在地民眾希望將原民文化意向融入校園建築,台達便邀請藝術家明有德(漢名)操刀,從當地最大人口比例的布農族神話故事著手,且兼容並蓄其他各族的傳統,製作了多項藝術作品。

譬如位於校門口的顯眼裝置藝術,是明有德參考布農族的神話起源——太陽,重新處理風災後散落河床的漂流木,把手工製作的樸實原木,化為旋轉燃燒的太陽圖騰,而太陽散發的光芒,又如觸手般撐起高科技打造的太陽能裝置,暗喻綠能科技和神話傳說的成功融合,一起成為守護部落重生的力量。

思考建築風格時,郭英釗也考慮到原住民的文化內涵,如木造圖書館的造形發想,即來自開滿基地周圍的曼陀羅花,並以布農族的獵寮與卡那卡那富族(Kanakanavu)的男子集會所為設計概念,象徵部落傳統與知識的傳承。

教學棟則以布農家屋做設計發想,使學生如同在傳統文化中學習新知,校舍做避災使用時,則讓當地族人心裡有所依歸。

 

▲123從天花板紋路、外牆壁畫,到戶外水塔,那瑪夏民權國小許多設計都融入當地原住民的文化精髓。

 

全台第一淨零耗能校園

重生後的那瑪夏民權國小,教學樓與圖書館每平方米的年耗電量(亦稱為EUIenergy use intensity)竟然才1.03度,幾乎是全台灣最節能的校園建築。這究竟是怎麼辦到的?

首先,是順應當地氣候條件的被動式節能設計。學校海拔高度超過800公尺,建築團隊先運用環境模擬軟體,決定建築量體的配置與走向,再搭配高架樓板設置的可調式地面通風口、教學棟與圖書館的通風天窗,使得夏季能有效地將外氣導入室內,冬季則靠建物間的遮蔽作用,減少冷風撲面的狀況。

做好了通風系統,接著要處理建築的熱源。建築團隊在屋頂鋪設了極厚的隔熱岩棉,不但比國內現有的建築外牆熱傳導係數嚴格三倍,而且幾乎與日本和德國等先進國家同級。校舍外牆更是採用內含陶質顆粒的隔熱面漆,能夠大幅反射陽光,全方位地遏止熱能入侵。

由於那瑪夏位於偏僻山區,供電不穩,在水患頻繁的汛期更為明顯。對此,民權國小利用山上日照充足的氣候特色,在屋頂與地面共裝設22峰瓩(kWp)的太陽能光電系統,自產再生能源使用。

經過統計,和同等規模校舍相比,啟用八年多的那瑪夏民權國小,每年節能效益高達93%,且太陽能整年的發電量,已超過教學樓與圖書館的電力需求,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「淨零耗能」(能源的產出量大於使用量)的校園!

 

用風災漂流木打造的太陽圖騰,與高科技的太陽能光電設備完美結合。

 

校園中庭可當避難中心

除了本身節能減碳,那瑪夏民權國小至今已累積協助上千人次避難。當有災難來臨,學校中庭可轉為避難大廳,作用如同家中客廳,而每間教室則像是房間,且校內備有食物和用水;平時與台電併聯的再生能源系統,一旦台電輸電線路中斷,仍可自給自足使用七天,若加上備用的柴油發電機,供電時間還可延長到十四天。

而校園裡除了那座顯眼的3.5噸大水塔外,下方埋設多達170噸的儲水空間,假設每人每天節省地使用50公升水,足以讓三百位村民使用十天,實現離災不離村的盼望。

學校的操場也在海鷗直升機教官的建議下,依地勢順勢整理出地坪,雖有坡度,但直升機仍可起降;既不大幅改變地貌,也方便居民如需撤離時可安全上下直升機。 

▲天災來臨時,運用中庭與教室的多元空間,加上預存的再生能源與食物,那瑪夏民權國小還可化身社區避難中心。 

延伸閱讀:湖景涼風迎面來!清水模綠建築走入中央大學

 

【本內容節錄自精選好書《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 2:深植校園綠色種子》】

書名: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 2:深植校園綠色種子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作者: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

圖片暨資料來源:天下文化 |書名:跟著台達蓋出綠建築 2:深植校園綠色種子|作者: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

 
 

標籤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