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提供/幸福空間)
你會不會覺得很好奇,明明很多事情都是不爭的事實、更是專家眼中相當基礎的知識,但為什麼這些業者卻故意忽略或直接否定,例如不認為聯準會QE才是影響房價的主因、對消費者說房價從沒跌過、聲稱升息只會讓房價漲、打房只會越打越貴,甚至公開說升息是房價的利多因素,根本不像是從「專業人員」口中會講出來的話。
除了希望房價漲、讓買方有信心進場,進而讓市場變熱絡外,另一個消費者都不清楚的真相就是,那些我們眼中的專業人士、房產專家、電視名嘴、建商、記者或網路上的投資高手,其實真的不見得有你我想像中的那麼專業。
比方說,大家都認為天天在處理買賣房地產交易的第一線房仲,理所當然應該是最懂房市的人,然而實際的真相卻是我前面不斷提過的:「房仲根本不懂房地產」。
對,你沒聽錯,房仲業務員其實根本不懂房地產,至於代銷的部分因為我沒有從事過,所以這部分我這邊先不談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,2022年第一季全臺房仲與代銷共有7,227間,不動產營業員(也就是一般房仲與代銷業務)總計49,576人,近十年來最差的2017年第一季,也有35,516人,再根據2020年「比薪水薪資查詢平臺」的統計,全臺不動產業者平均月薪為43,317元,比全臺平均月薪高了2,719元。國內兩大房仲業龍頭: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,旗下業務平均月薪分別是49,286元與42,456元,均高於普通上班族的薪水,加上2020年後的房市大多頭,就讓更多人都湧入房地產業掏金,讓原本就僧多粥少的這行更加競爭。
每年這麼多新人湧入房地產業,負責在第一線為消費者服務、與消費者打交道,但你曉得房仲新人到職之後,會經歷哪些專業訓練嗎?
首先最常見的,就是會讓新人去畫商圈圖,把公司服務的商圈內有哪些社區、哪些路、哪些重要的設施都畫下來,在畫商圈圖的過程中,公司還會要求新人去拜訪社區的警衛,希望透過跟警衛打好關係,以便拿到屋主的出售資訊與聯絡方式等個資(但這種方式的效率極差,還冒著違反個資法被告的風險)。
大概到第二週,新人會上不動產營業員的課程,因為必須要經過三十小時的國家訓練,並且通過筆試才能拿到營業員的證照、才能正式從事房仲工作與印製名片。
這個課程雖說是國家考試,但考核過程「寬鬆到令人訝異」,筆試全都是單選題,而且考題的內容幾乎不會變,訓練機構也會提供題庫讓新人回去背,因此想要通過營業員的筆試:「不過比通過更難」。
接著到第三週左右,公司會教授一些基礎的銷售流程,例如看屋、下斡旋、簽約、用印、完稅到交屋,還有建築物的分類,例如公寓與電梯大樓的差別、透天與別墅的差別等,接著是講解房地合一稅、房屋稅、地價稅等等基礎稅法。
新人前三個月的教育訓練,大概就是要搞懂這些內容,通常直營體系的教育訓練會更豐富,但大概也都不會脫離這個範圍。高專店的教育訓練大多非常薄弱,甚至不少高專店是直接放羊吃草,讓新人自己想辦法生存、甚至是自生自滅。
最後到第四週左右,就會教業務怎麼開發客戶與帶買方看屋的帶看技巧,以及各種情況該用哪些對應「話術」,例如屋主價格開太高怎麼辦?買方斡旋出太低怎麼辦?畢竟業務單位的目的是賺錢、不是教學,一切都是結果論,因此房仲公司希望新人可以馬上變成即戰力,趕快上戰場跑客戶、趕快把業績帶回公司。
到這邊你有注意到關鍵點了嗎?
沒錯,房仲業的教育訓練都是聚焦在「房產物件」、「開發客戶」與「談判技巧」,完全沒有任何總體經濟學的課程,乃至於不會談到低利率市場的形成原因、為何低利率市場會造成高房價環境,也不會談到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,會對臺灣房市造成哪些影響、如何造成影響。即便有談到,頂多只是公司店長或主管的個人觀點,但他們大多也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、甚至很多還反對這些事實,使新人在最重要的養成階段就吸收太多的有毒觀念。
我們都知道「一知半解,比不知不解更可怕」,一旦房仲公司給的教育訓練與知識是錯誤的,這些錯誤觀念就會在第一線人員身上發芽,並且不斷地被世襲下去,再加上大多傳統老店長都認為「經濟學」的知識並不重要,因為他們堅信既然房價只會無條件上漲、那麼研究經濟有什麼用,反正只要能夠用話術技巧賺到錢、能讓客戶乖乖簽字,其他根本沒意義,某些老房仲還會揶揄鑽研與房市相關經濟學知識的年輕業務。
但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,畢竟房仲公司的管銷成本很大、再加上人員流動率更大,尤其是獨立經營的高專店大多都很艱苦,因此一般高專店便不太重視新人的教育訓練,只要求新人跑出去能把客戶帶回來、交給老鳥搞定就好,認為讓公司生存下去當然比培養新人更重要;相反的,直營體系對於新人的教育訓練要求很高(雖然觀念已跟不上時代),但因為直營體系的業務員有底薪,為了不讓公司這些「投資」打水飄,所以給的教育訓練非常完整,我都建議零經驗菜鳥的入行首選,就是直營體系。
久而久之,房仲業自然會變成業績掛帥、唯利是圖的行業,公司會不斷灌輸「業績才是一切」的老舊觀念,要是新人太在意客戶的利益與感受,會被認為存在「客戶情節」而被主管教訓、被店長關心,也才會讓「踩線」這種國外認定的違法行為,變成房仲業的例行事項和KPI,最終就讓房仲業失去「顧問」的原始腳色,變成單純賣房子的推銷員。
然而消費者能怎麼辦?大部分的消費者並全不具備辨別話術的能力,但諷刺的是絕大多數的消費者,卻都認為房仲絕對騙不了聰明的自己。
(圖片提供/幸福空間)
我們再把層次拉高到房仲總部的高度,身為堂堂房仲公司的總部,理所當然應該要匯集各方面人才、充分蒐集數據與研究市場資訊,然後將這些專業資訊提供給底下的業務員和加盟店,協助店頭用更高規格的專業來服務消費者,對吧!
然而房仲總部真的是這麼做嗎?其實總部跟店頭的思維都一樣,也是將賺錢列為首要目的。
我們分別以直營與高專的房仲總部來看,直營總部依賴的是第一線業務的業績收入,所以房市熱絡就能直接提升總部的收入;加盟總部則是依賴店頭的月費收入,房市越好就有越多人開房仲公司,加盟總部才有月費收入,所以加盟總部也會希望房市熱絡。
最明顯的例子,大家可以上網Google一下「2015至2019每年底的房市新聞」,可以查到幾乎所有房仲總部的董事長、CEO、發言人,他們每次對於隔年房市的展望與預測,幾乎全部都給出一模一樣的看法:「價量齊漲,明年會比今年更好」,然而他們這些分析,卻幾乎每一年都槓龜。
為了不擋人財路,所以哪些總部說過哪些話,我這邊就不一一列舉了,但也因此我們可以理性反思:「為什麼理應是最專業的房仲總部,但每一年的房市預測卻失準的如此離譜呢?」,答案顯而易見,要嘛總部是為了營收,故意對消費者帶風向,要嘛就是總部的專業,真的沒有你我想像的那麼好,就如同不少建商還會選在大空頭前狂推案,讓沉重賣壓大幅減少次年的營收。
講到帶風向這件事,我自己也有段真實故事想對你分享,不少人都知道我曾經在某房仲總部工作過,當年我處的團隊雖然專門銷售海外房產,但除了我有幾年房仲經驗、我的搭檔曾短暫在店頭待過一年外,當時我們主導海外房產銷售的整個團隊,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房地產銷售經驗。
即便如此,當時有記者向我們詢問海外房產的房價漲幅、租金投報率時,我的主管不但沒有要求團隊進行嚴格的資料查詢,反而只是坐在她的座位上,問當時還很菜的我「大概的數據範圍」後,她就隨便胡謅個數字讓公關傳給記者報導,記者也不會再去查核這些數字的真實性,畢竟誰會懷疑由房仲「總部」提供的「權威數據」呢?
除了總部會發言帶風向,不少房仲總部和建商,都跟媒體關係甚好,將媒體或記者作為帶風向的幫手,例如聯準會在2021年第三季已多次告知,預計隔年第三季或第二季就會進入升息循環與縮表,當時連我的觀眾都知道2022年中旬,就是房市要A型反轉的時候了,但當時不少媒體與房仲總部仍不遺餘力地帶著風向。
例如某位相當資深卻外行的房產記者在2022年初,發表關於《年輕人要買房,才能走向財富自由》的專欄文章,報導中強烈暗示只有買房才能翻身致富的偏激觀念,卻隻字不提聯準會升息伴隨的風險,也不提過度槓桿買房的延伸問題。假設真的有年輕讀者在2022年初聽信了這種不專業記者的帶風向報導而衝動買房,馬上就會在交屋後的下一季,立刻面臨房市急凍的窘境,讓自己落入現買現賠的陷阱、被套牢一生的下場。
因此你現在知道,無論是第一線的房仲業務、房仲店頭或房仲總部,甚至是號稱資深的房地產記者,都會為了「賺錢」而努力地用「房價只漲不跌、要買就要趕快」的風向去誤導你,提供的數據來源也不見得有出處(或出處相當薄弱),仔細觀察他們的發言,也會發現邏輯謬誤層出不窮,例如當我們談論未來三至五年的房市可能走空,他們卻一直跟你扯過去三、五十年來都在漲,刻意把短線市場與超長期市場混為一談。
只要你能察覺業者種種行為的動機,就是希望讓你盲目相信房價只漲不跌,讓你放棄思考與做功課,一旦消費者放棄思考與查證,再加上又缺乏辨別業者話術的能力,自然很容易被業者輕易操弄了、乖乖被業者牽著鼻子走,因此關於預測未來房價走勢的你,絕不能只聽信在這方面不夠專業、立場也不夠客觀的業者。
延伸閱讀:「因為家戶數在增加,所以少子化根本不影響房市」是真的嗎?
延伸閱讀:建商沒你想像中的聰明!房子越蓋越多也不代表房市肯定會上漲
延伸閱讀:買房真的可以抗通膨嗎?
彙整編輯:May
書名:破解黑心話術【購屋超級攻略】:預防買高賣低、揭露30大話術、不怕上當受騙,避免你慘賠百萬的置產筆記
出版社:采實文化
作者:李昌鵬(Zack)
彙整編輯:May
書名:破解黑心話術【購屋超級攻略】:預防買高賣低、揭露30大話術、不怕上當受騙,避免你慘賠百萬的置產筆記
出版社:采實文化
作者:李昌鵬(Zac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