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施佑霖設計師的空間中,奇異幻想可以被具像,情緒氛圍可以堆砌描繪,一個立面可以是對於疏冷都會的反抗,也可以是對於美的創作革命;尤其在她許多居宅展售中心的設計作品中,大廳、長廊乃至天花的光線安排,她總是在不經意處以原創的裝置藝術、複合創意的混搭材質帶給觀者美感的驚喜,譬如以大面積的線條羅織大廳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輕透氛圍,或者開滿薔薇芬芳的皮革標本,甚至以輕盈的矩形色塊帶給空間繽紛的律動感;這些看似信手捻來的美學裝置,每一件都使空間有著爆炸般的震撼感,為寧靜的空間帶來無比的張力。
<<織羅意境>>,於接待中心的白色立方外拉起上萬條金屬鐵鍊,冷硬的金屬卻似細密柔軟的紗線,為建築覆上一層神秘的薄紗,霧中風景引人趨探。而同樣的千絲萬縷,在室內卻成了一場滂沱大雨,由屋頂幾何切割的光線中傾瀉而下,閃閃爍爍,增添了一份屬於雨天的寧靜,也讓人期待在沛然大雨過後的清新氛圍。(此案榮獲2015 德國iF DESIGN AWARD 2015室內設計獎/展示空間類Shops / Showrooms; 2015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15 / Best100)
這樣將抽象概念轉為具體藝術表現的美學涵養,實歸因於施佑霖設計師的家學淵源,她回憶起兒時晚餐後的日常片段,她說「那間四周填滿了畫作、書籍、樂器的房間,教會了我想像力的無限與偉大」;也因此她從小就在繪畫上有著多元的想像,因表哥留學義大利的緣故,有了短暫卻深刻的進修壯遊,瑰麗而藏有優雅美學秘密的歷史建物揭開了她對建築、空間的嚮往;她回憶道「現在想來,那些建築讓我理解到一件重要的事,那便是只要元素、比例、線條語彙運用得宜,言之有物的創作可以留下永恆的美感」。
<<荷-印象派 >>,進門的參觀動線循著水池繞行,施佑霖設計師利用動線折轉創造端景,引綠入室,並利用大量的塊面元素鋪陳室內表情,縱橫交織的木板懸吊於大廳天花,展現質材的輕盈姿態,同時豐富了光影的趣味與律動,在簡約優雅中帶入細膩的創意變化。(此案榮獲2014金創獎臨時性空間類金獎; 2015日本Good Design Award 2015 / Best100)
也許正因為如此,在成為室內設計師後,施佑霖鮮少將設計侷限在單一的風格取向之中,每件她的作品都有完整而獨立的美學邏輯,開設室內設計事務所後,她也將討論及更動的權限開放給同事,「設計猶如烹小鮮」,酸甜苦辣的滋味人人喜好不同,空間條件亦不同,「即便客戶帶著自己先前的作品找上門,客戶需要的會是相同的精緻,絕不是再次翻作的設計」。
這份用心與熱誠,或許正是施佑霖設計師在國內外設計獎中無往不利的原因,首次嘗試投遞作品,便獲得國內外七項設計大賞的殊榮包括(英國、德國、香港、日本、義大利),也喚回了她對工作的平常心,卸下了事業草創期的汲汲營營,現在我們見到的施佑霖設計師多了一份從容,常常可見他醉心於繪畫創作、旅行遠遊,不在辦公室的她常常是在美術館或書店裡;看似仙風道骨的離世生活,卻無意間加深了其作品的美學涵養。
|
彙整編輯 | Wendy
圖片提供 | 大塊設計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