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如何透過設計筆觸,反轉不同情況的結構缺陷,除了仰賴鉅細靡遺的需求理解,精湛純熟的工藝基礎更是絕對少不了。潘子皓設計師針對了五種程度各異的問題空間,提出了以微妙收納、層次造型、流暢動線、彈性門板及玻璃介面,一一破解讓格局重獲新生。
《Point 01.微妙收納 破解畸零格局》 面對畸零破碎的先天格局,除了要考慮到生活起居的收納需求,如何梳理出平整安定的視野場域,也是空間改造中的一大重點。透過線條筆觸的一收一放,微妙處理著機能與美感的比重平衡。
《Point 02.層次造型 虛實轉換樑線》 錯綜複雜的樑柱關係,不利於空間使用的區隔與界定,要是再加上了屋高不足的條件缺憾,勢必影響著裡頭居者的心情感受。而藉由層次線條形成的視覺引導,將原先的突兀扭轉為設計亮點。
《Point 03.流暢動線 型塑自在生活》 在坪數條件不算寬裕的生活空間中,需要精算著機能範圍與動線間的比例拿捏。無謂多餘的動線規劃,會造成坪效使用的耗費折損;為求機能最大化而選擇了犧牲動線,又會壓迫到日常起居的使用慣性。
《Point 04.彈性門板 兼顧採光隱私》 邊間位置往往有著讓人稱羨的採光優勢,然而要是無奈採光面剛好分配在臥室一端,除了大動格局將公、私領域重新調配,還可運用大塊橫拉門的彈性安排,既能兼顧睡眠環境的隱蔽私密,同時無須犧牲舒適暖陽。
《Point 05.玻璃介面 開啟全新視野》 機能範圍的定義,除了實體牆面之外,玻璃更是廣泛被運用在小空間當中。不論書房或者是臥室,就連衛浴同樣也能以此劃分,要是覺得有一點尷尬的話,搭配捲簾也是個不錯的做法。 ![]()
|
撰 文 | Darren
圖片提供 | 潘子皓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