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學美‧美學」校園設計改造計畫 全台9校美感大升級-幸福空間

象徵威權的司令台,變身大冠鷲造形的攀岩運動場,孩子不限晴雨都能自在優遊嬉戲;將不合時宜的準備室,改造成舞台,並結合教室前、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,化身多變化的未來教室。這些都是教育部自3月開始進行「學美‧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」的案例,以設計思維,帶動校園美學改造運動!

「學美‧美學」校園設計改造計畫 全台9校美感大升級

2019-12-19| 人氣:8499

象徵威權的司令台,變身大冠鷲造形的攀岩運動場,孩子不限晴雨都能自在優遊嬉戲;將不合時宜的準備室,改造成舞台,並結合教室前、後設置的全黑板牆及移動櫃,化身多變化的未來教室。這些都是教育部自3月開始進行「學美‧美學—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」的案例,以設計思維,帶動校園美學改造運動!

 

校園改造大變身 植入美感教育向下扎根

推動美感教育大邁進,顛覆大家過去對於校園的既有印象,讓人看見台灣校園美感升級,由教育部委託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,媒合學校與設計師的合作,針對各校需求,透過減法設計、閒置再造、可複製性三大策略改造校園。歷經10個月的時間,從北到南成功為9所學校美感大變身,舉凡教室、司令台、川堂、中廊、師生餐廳,甚至垃圾與資源回收站、指標系統、電纜線及管線整理等改造,讓學校真正成為體現美感教育的重要一環。

此項計畫更搭配4位業界經驗豐富、長期關注美感教育的大師級人物:張光民(WDO 世界設計組織區域顧問)、陳永基(陳永基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)、邱柏文(柏成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)、李尉郎(台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),擔任各案的指導委員。

▲教育部范巽綠次長(後排左7)、教育部師資藝教司鄭淵全司長(後排左6)、台創中心張基義董事長(後排左8)與各校代表及設計師合影。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9所美感學校介紹:

01 花蓮明禮國小×無有設計 川堂

建校超過百年的明禮國小,希望能提供一個讓孩子們在雨天或大熱天時也能活動的場域,但校內唯一符合的川堂,歷經地震損害,儘管已經翻修過,但仍過於老舊需改善。在與校方接觸後,無有設計發現這個川堂同時也是凝聚師生、家長及社區居民的重要據點。透過孩子的視角與想像,利用入口原有的樹木意象,延展成樹屋的概念,同時展現學校與自然共處的態度。

▲花蓮明禮國小川堂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破除原牆面的生硬線條,無有設計利用造型木夾板改變穿堂的空間型態,不規則的曲面製造出隧道與穿越感,營造樹屋的外觀。牆面採平面設計手法,重新設計定義校方視覺系統以用來妝點空間,利用插畫結合明禮國小的校歌展示,拆除了原本的孔子銅像,改以插畫手法來貼近學童。大色塊的平面設計取代較佔空間的實體舞台,空間更具靈活彈性。改造後的川堂,可以是靜態藝廊的展場、動態表演的舞台,更是學校與社區的連結平台,重新定義了明禮國小的師生與社群的位置,開啟新的教育和生活可能。

▲▼花蓮明禮國小川堂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2 苗栗豐林國小×創客吧 中廊

豐林國小是一所偏鄉小學,中廊是校園中唯一可以利用的半室外活動空間,學生們的運動、集合及休閒核心活動場域。位於教學樓中間的中廊,前面有操場及山景,後面有寧靜的小空間,但因年久失修,老舊昏暗,不友善的地板鋪面以及殘破不堪的佈告欄,亟待改善。校方希望將遊戲空間整合到中廊對面的遊戲器材區,使空間更具延展性。

▲苗栗豐林國小中廊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創客吧以中廊前方「遠眺獅潭綠意盎然的山巒」為概念,提出改變環境材料、色彩計畫及場域的延伸,重塑原本的通道及活動休憩空間。無縫軟質舖面引綠意入廊並改造地坪,後走廊作為中廊的緩坡延伸,柔化原本生硬的走道空間,並兼作學童的遊樂空間。兩側佈告欄採減法設計,外觀視覺統一,圓弧造型框呼應花台造景,搭配照明設計,提升閱讀與展示的趣味。模糊戶外環境與室內空間的手法及多元的使用型態,創造出更多彈性的教學與休閒的可能性,無論晴雨,中廊都是學生最喜愛活動的場域。

▲▼苗栗豐林國小中廊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 

 

03 雲林山峰華德福國小×無有設計 司令台

雲林山峰華德福國小因為教育轉型,以人為本,師生間的關係也很親近,希望能顛覆司令台在過去的教育空間裡權威的象徵,改變為師生共用的複合空間,可以舉辦講座或活動,也可成為展示藝術創作的空間。

▲雲林山峰華德福國小司令台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擺脫舊時代威嚴的象徵,並型塑半戶外活動空間,無有設計團隊以雲林常見的「大冠鷲」為意象,取大鵬展翅、孩童們在羽翼下快樂成長的概念,左右兩側加裝鐵件支撐架,可遮陽擋雨,增加使用面積與空間,並串連操場上的遊具設施,新增攀岩牆跟單輪車斜坡整合,將司令台轉化為師生可以戶外上課、休憩,甚至攀岩運動的半室外場域。

▲▼雲林山峰華德福國小司令台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4 新北北港國小×共序工事 教室

新北市北港國小每間教室後方都有一間「教室準備室」,早期用來存放教具,然而e化的時代,原需求已不復存在,這些空間常被當成倉庫堆放雜物,空間長顯得雜亂。此外,準備室下方的老舊櫃體,原深度設計也不符合人體功學及使用需求。故希望調整後的教室,能將其改為具系統收納與多功能的空間。

▲新北北港國小教室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設計團隊共序工事走訪學校後,將原本閒置的教學準備室改造成舞台,在空間的切割中加入了室內窗,通透感得以延續,以提供教室更多的可能及樣貌,並結合教室前、後設置的黑板牆與移動櫃體,打造出可因應課程進行變化的未來教室。

▲▼新北北港國小教室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5 台南新東國小×山川設計 學生餐廳

台南新東國小的學校餐廳建於民國51年,因年代久遠而十分老舊,且缺乏適合學生使用的桌椅、配餐檯。加上校園地處偏僻,部分學生交通不便,餐廳更兼具課後輔導的功能,期望改造後的餐廳能保留歷史痕跡,但也強化多元空間機能。

▲台南新東國小學生餐廳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山川設計將空間與家具解構重組,為符合空間機能性,運用了輕便特製的家具;並保留施工初期發現的復古牆面,配置饒富工藝感的吊燈,營造獨特氛圍。改造後的空間乾淨明亮,桌椅有各種不同的排列組合,還有輪子方便移動、收納,被視為「多能學生活動中心」的餐廳,能因應需求,彈性變身寬敞無阻隔的的超大空間。

▲▼台南新東國小學生餐廳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6 台北和平高中×風全設計 指標系統

台北和平高中校內缺乏整體性的指標系統,過去多為師生自製指標,多為臨時設置,材質、尺寸、顏色……等系統不一,因而影響建物美觀。期望透過改造,提供來訪的貴賓或新生明確的空間與方向辨識。

▲台北和平高中指標系統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風泉設計實地會勘後,觀察到校園有許多馬賽克磁磚裝飾,便以此為發想,並融入減法設計,用簡單的幾何造型堆疊出繪圖文字,讓校園指標系統化,而繽紛的色彩應用也象徵學生的青春活力,展現無限的可能。

▲▼台北和平高中指標系統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7 新竹竹東高中×風泉設計 指標系統

新竹竹東高中處於山坡上,整體動線皆屬坡地階梯式地形,由於學校裡的建物散落於不同坡面,又歷經長年的變更及修建,導致原有指標系統失去引導功能,且殘破不易辨識。學校建物之間距離遙遠,致使賓客常迷路,需要改善指標系統。

▲新竹竹東高中指標系統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風泉設計先爬梳學校脈絡後,選用台灣已故名畫家蕭如松老師於竹東高中寫生作品系列,以澄澈的畫風及沈穩內斂的色彩為基底,打造出專屬竹東高中、崇高精神象徵的指標系統。

▲新竹竹東高中指標系統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8 新北沙崙國小×東日興業 電纜線與管線整理

建校百年的新北市沙崙國小,校園中的電纜線、電線……等管線布滿學校角落,是幾十年來各項工程的「產物」,經過診斷高達八成已經無用的電纜和管線造成視覺的雜亂,更阻擋孩子們望向天際線的視野。

▲新北沙崙國小電纜線與管線整理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東日興業先解析了兩棟建物外牆的管線,檢測管線功能、拆除已經沒有功能的管線後,將剩餘的管線整併日後可能新增的管線統整使用灰色管,輔以各色套環標註識別,便於後續維護,更還給孩子寬闊的天空。

▲新北沙崙國小電纜線與管線整理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09 屏東大同高中×唐草設計 垃圾與資源回收站

屏東縣大同高中為第一所完全中學,學校設有體育班、音樂班、美術班與舞蹈班,但缺乏完善空間規劃,掃具儲存室太小、回收站使用系統不完善,因而資源回收桶及外掃區掃具都堆放散置在走廊上,顯得擁擠凌亂,影響整體整潔衛生與美觀。

▲屏東大同高中垃圾與資源回收站_改造前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唐草設計團隊梳理使用者行為與習慣,將垃圾桶與外掃具從教室環境抽離,設置到適切的位置。資源回收桶以模組化收納櫃設計,外觀美化且能精準引導師生確實做好垃圾分類及清運,更將走廊空間還給師生。針對掃具收納,則運用校園廣大的戶外空間設置掃具收納站,不僅兼具休憩功能,也讓戶外打掃更便利,強化學生的打掃意願與方便性。 

▲▼屏東大同高中垃圾與資源回收站__改造後(圖片來源/台灣創意設計中心)

 

「學美‧美學─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」

以全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小學為對象,透過公開徵件,由學校自行提出校園改造需求的提案申請。今年首度辦理即有來自北、中、南、東部及外島共172所學校申請,經過評審團隊兩階段評選及實地考察後,選出9所學校成為合作對象。設計團隊的徵選上,則有來自各領域的25間設計公司提出34案參加,最後由7個設計團隊雀屏中選並進行各校的美學改造專案,而2020年也將開放第二波學校申請。

彙整編輯:Jennifer

圖片來源:台灣創意設計中心

 
 

標籤

標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