猶記得2017年英國倫敦一場暗夜大火,沖天而上的熊熊烈焰伴隨漆黑濃煙,包覆吞噬一棟27層樓的超高建築,宛如電影中才會出現的駭人末日場景,一舉躍上全球新聞版面,更讓人省思,這些競相爭天而上的超高建築,除了炫耀人類對抗氣候環境與建築技術的躍進外,是否在「安居」這部分做了最完美的準備?
高樓層建築,不僅能解決都市日漸限縮的腹地不足問題,且開闊高遠視野、偏離車塵嘈雜的優越條件,也是現代人喜愛高樓層建築的原因。而在良好生活條件的背後,需要堅實的安全防護做後盾,為了因應強風、地震、停電以及火災等突發災害,除了興築建築物時需謹守的條件規範,政府亦考量居住安全與救災難易度,尤其是易發生失火意外的廚房,有更明確的法條定義。
建築法規與民眾生活習慣的悖離
也或許是體恤民意又需兼顧住宅安全,法條中又明訂「高層建築物設有燃氣設備時,應將燃氣設備集中設置,並設置瓦斯漏氣自動警報設備,且與其他部分應以具一小時以上防火時效之牆壁、防火門窗等防火設備及該層防火構造之樓地板予以區劃分隔。」簡而言之,只要將使用燃氣的廚房採密閉式規劃,並使用具備一小時以上防火效能材質即可。看似兼顧安全性以及民眾日常所需的法規,對於喜愛「開放式規劃」的現代家庭來說,卻變成裝修上的一大難題。
受歐美生活風氣影響,除了客廳外,現代人漸漸將廚房、餐廳變成家人交流共聚的另一個重心,「開放式餐廚區」已成為現代居宅的設計大勢,但卻與高樓層建築須採封閉式廚房的法條規範造成衝突。在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狀況下,就產生一種狀況,「在驗屋前安裝符合規定的電子爐具,待完成驗屋後,屋主再偷偷換成燃氣爐具」,看似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天換日手法,實則埋下居住安全的隱憂。
瓦斯爐、電陶爐、IH爐比一比
簡單分析如下:
★電陶爐(黑金爐):透過鹵素燈管加熱玻璃面板原理發熱,70%的熱效能優於瓦斯爐,雖加熱速度較慢,卻有較為優秀的保溫效果,而平整好清潔的面板則需降溫後才能擦拭。鍋具不限材質,僅需平底即可。
★IH爐(電磁爐):高達90%熱效能的IH爐,透過電流產生的電磁波讓鍋子瞬間發熱,燒開水或大火快炒都沒有問題。同電陶爐沒有明火設計,卻沒有面板發燙的問題,用完可馬上清潔,不具危險性。但因發熱原理不同,需使用具備磁性的鍋具,而為了克服挑鍋的問題,市面上亦有推出電磁爐專用導熱板,即任何鍋具皆可使用。
從桃園敬鵬工廠大火、宜蘭羅東透天厝失火…等近日頻傳的火災意外,損失的不僅是房屋財產,更是寶貴的生命,很多的意外發生,其實都可提早防範於未然,尤其面對救災難度更高的高樓層建築而言,在廚房用火重地採用安全性較高的電子爐具,不僅對自己的生命財產多一份保障,也是對他人的居住安全多一份尊重。 |
彙整編輯 | Miya
圖片暨資料提供 | 將作空間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