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由台灣設計研究院發起,並與新北市衛生局攜手合作的《衛生所再設計》計畫,率先以新北市汐止區、鶯歌區衛生所為示範點,進行公衛服務現場的優化改造。其出發點源自各地衛生所龐雜紛陳的資訊呈現、不友善的動線,與逐漸疲乏的應對彈性之現況,因此設研院希望透過策略性的服務設計研究及導入,制定優化公衛現場的重要方針,並建構一套能夠方便管理、靈活運用、「最大公因數」的改造模組,在提升安心感與一致性衛生所印象之餘,也讓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,能夠挹注於更多區域。
▲改造前的視覺雜亂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▲改造後的全新風貌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建立衛生所的安心專業形象,醫療服務由被動化為主動
在汐止、鶯歌區衛生所進行的體質檢驗中,發現過去的衛生所都有以下4個問題:
一、衛生所各自為單位,沒有一致的印象
二、服務動線迂迴、空間配置不合使用
三、每年因應流感季節時需機動性的變動調整
四、場域內資訊量過多,仰賴大量人力指引
因此設研院張基義院長表示:「此次計畫的方針,是建立衛生所的一致形象,傳遞安心、專業感,進而能讓民眾從『被動』接受醫療服務,轉變為願意『主動』接觸衛生所,並產生更高度的信任與連結。」
▲衛生所再設計,打造專業安心的服務現場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空間重劃:暖白自然色調為基底,調和各齡層需求
本次示範改造並非新建,而是在既有條件下進行優化。負責空間規劃的陳羿冲設計師表示,衛生所場域條件的不同及可複製性是此次改造的重要條件,因此利用三種單元尺寸的暖白牆面,以三種不同濃淡的大地色系地板鋪裝於內部,並配合高齡友善也容易搬運的桌椅,除了有助於動線與機能區域劃分,增進使用的利便性外,也為大小殊異的衛生所,建立了彷彿積木般方便拆解再組裝的模組系統,配合市府同時在推動的智能衛生所政策,將加快未來服務環境升級的腳步。
▲掛號台指標清晰,且選用高齡友善的櫃台高度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▲選用活動家具,因應衛生所高機動性的變動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視覺規劃:清晰的識別標示,建立資訊模組化
以往過多的資訊量造成民眾難以有效吸收,此次設計師特別著力於「資訊的整理」,將超過百樣的訊息分門別類,同時因應在疫情下的衛生所需要掌握最新的政策宣導,或者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,設計團隊希望透過流動式資訊指標牌與「懸掛式」的指標模組,提升衛生所的機動性,也讓基層醫療人力能夠快速確實地針對當下的需求做出調整。
▲空間是整齊劃一的模組尺寸牆板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▲高機動性的「掛」式指標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▲依不同資訊階層設置合適的方式,此為進一步說明用途的指示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▲遊戲室置入由標誌衍伸的輔助圖案。(圖片提供/台灣設計研究院)
以全新面貌問世的汐止區、鶯歌區衛生所,只是起點,往後推廣至各衛生所,不只是視覺上的統一性提升,更期盼不論來打疫苗的兒童、接受健康檢查的成人,或者是尋求長期照護資源的老年人,都能有更親切舒適的使用者體驗,並重新認識衛生所在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之緊密關聯性。
參與單位
共同主辦│經濟部工業局、新北市政府衛生局
執 行│台灣設計研究院
導入單位│新北市汐止區衛生所、新北市鶯歌區衛生所
顧 問│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
設計總監│空間規劃_陳羿冲、視覺規劃_林唯哲
設計團隊│坐設計事務所、選選研
研究團隊│台灣設計研究院 研究發展處
贊助單位│名杕企業有限公司、伸保木業有限公司、台灣富美家股份有限公司、永記造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(虹牌油漆)
特別感謝│主任醫師洪孜幸、徐國祐;護理長林怡君、鍾美華
彙整編輯:Zoe
圖片暨資料提供:台灣設計研究院